##緣由
直接原因大概是因爲寒假需要有操作系統項目要寫,其實就是根據書一步步自己動手寫操作系統,這種東西顯然是要在Linux環境下比較方便的,而且書上用的虛擬機也是bochs,所以我就考慮裝個Linux了。 根本原因是我一直以來的理想狀態都是Win下娛樂,Linux下工作。從初中開始就各種嘗試Linux,作爲一個程序猿也是正常現象。但一直以來嘗試過真是安裝、wubi的那種虛擬安裝,再到後來裝在虛擬機里,總是感覺體驗不太好,另一方面也是依然受Win的影響,還有就是那時候的不成熟。 現在也都大二這麼老了,折騰了這麼多年,我覺得也差不多了,是要開始穩定下來使用了,再不用,就沒時間了,故決定真是安裝了,其實本來就沒什麼好擔心的……
##發行版和桌面環境的選擇
最初是想用ArchLinux的,但想到曾經的折騰經歷,還有寒假緊張的時間,也就放棄了,打算在開學以後再重新折騰上就是了。 Fedora,CentOS, openSUSE這些都不是很熟,最後就還是選擇了Ubuntu12.10,簡單方便。 Ubuntu12.10自帶的Unity其實我感覺還過得去,所以我也就懶得換xfce之類的了,倒是考慮用awesome,裝上後不會用,決定開學後再熟悉。
##安裝
我装系统向来都是把ISO刻在U盘上,然后从U盘启动安装,但Ubuntu安装的时候却进不去,不知为何,最后是刻盘安装的。 因为是真实安装,同时要保存我依然很爱的Win8,所以我特意腾出一个主分区来装Linux。 具体安装步骤没什么好说的,唯一想说的是最好离线安装,安装好以后再换更新源去更新,避免安装的时候用默认的源以非常慢的速度更新浪费时间。记得之前高中的时候在机房装,都是拔网线来装的。
##软件
- chrome——这是必须的,已经完全离不开这个,相当于我大半个系统了。如果将来Chrome OS统治世界我也不会感到奇怪的。
- GoldonDict——词典软件,对我来说是必须的,可以上stardict下词典
- Gvim——相比自带的vi,还是有必要装一个的
- Tweak Tool——改些配置
- Rime——输入法,很赞
- 开发环境
- 后面需要什么装什么了
- 自带的东西太多,各种卸载
##折腾
- 其实驱动什么的基本还是没有问题,但我还是去尝试安装了N卡的官方驱动,最后失败,后来我干脆把独显禁掉省电
- 最大的问题是我的亮度问题,始终是保持最大亮度无法调节,在网上搜了很久,试了各种办法,但一直没法解决,导致我整个寒假,晚上都不太敢用Ubuntu,觉得太伤眼了。结果就在昨天,我无意中又试了一次其中的一个方法,居然解决了,真是泪流满面。解决方法是修改grup。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=”quiet splash” 修改为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=”quiet splash acpi_osi=Linux”
##吐槽
每次开机总是要靠RP的感觉,有时开机会给我蹦出低显示模式下运行,然后tty7就崩了,比较蛋疼,还好机率不高。 因为各种折腾,各种崩溃,各种重装的经历,我心里总是会觉得Ubuntu不稳定,随时会崩的感觉,所以各种不放心,用windows我就从没这种感觉,大概是心理作用吧。囧
##感想
经过寒假还有开学这两周的使用,基本开发环境等都已经完全配好,现在基本上每天一直是混在Ubuntu下,已经很少进Windows。 说实话,我依然觉得Windows的图形界面甩Linux好几条街,平常使用我也觉得还是Windows比较好用,但做开发的话,Linux还是方便一点,这也是我目前打算长期使用的主要原因。